身無分文去做住家保姆,女兒一天6通電話催我回去,我拉黑了她

2023-12-02     楓葉飛     反饋

01

傍晚,秦阿姨(化名)洗完了碗,就陪僱主老太太一起去小區廣場遛彎。

秦阿姨在這家當住家保姆半年,老太太人很好,子女也都孝順,打錢很爽快,秦阿姨在這家住著比在女兒家舒服一萬倍!

所以當她得知女兒懷了二胎的時候,就直接把女兒的消息設置成不提醒。

果不其然,幾天後女兒就來找秦阿姨了,一天之內給她發了幾十條信息,而她壓根不想看。

這天傍晚遛彎時,女兒打語音了,秦阿姨掛斷後,女兒又打過來,反覆被掛斷好幾次,女兒開始打電話。

秦阿姨早就把手機靜音了,僱主都沒發現異樣,倆人聊著天散步,還挺愜意的。

秦阿姨偷偷瞄了一眼,看到女兒打來6通電話。

她知道,這次女兒肯定會逼著她去幫忙,而且一定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所以她略微考慮了幾秒,就果斷把女兒的一切聯繫方式拉黑了。

做完這一切,她又急忙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查看自己之前有沒有透露僱主的地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僱主老太太這才發現秦阿姨神色慌張,問她發生了什麼。

秦阿姨嘆氣:「就是我那個女兒,當初把我趕出來,現在又要我去伺候二胎了。」

老太太一聽就急了,抓住秦阿姨的胳膊說:「妹子,你可不能走,咱倆在一起半年了,我可不想再找新保姆了!」

秦阿姨笑了:「你就是趕我走我也不走!」

其實,老太太也知道秦阿姨當初身無分文被趕出來的事。

每次提起這件事秦阿姨都哭得很慘,她向僱主老太太哭訴了在女兒家的遭遇。

她是賣掉了老家的房子,帶著錢搬到女兒家住的,她捨得給獨生女和女婿花錢,為的就是在老伴去世之後,晚年還能有人照應她。

女兒和女婿表現得很熱情,然後女兒就提出,讓母親幫忙帶娃。

秦阿姨帶了3年娃,盡心盡力還掏錢,3年下來,把養娃的費用可以說是全包了,幾乎沒讓小兩口花錢,所以他們表現得特別孝順。

這孝順也是口頭上的事,他們頂多再做點家務,但是花起老人的錢可是一點也不心虛。

孩子上了幼兒園,女兒就變了臉,開始嫌棄母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秦阿姨一開始真以為自己不好,什麼都聽女兒的,漸漸地,她發現女兒其實是在沒事找事,根本不是自己有錯!

她懂了,女兒是在擠兌她,因為她沒錢了。

老家小鎮的房子也就賣了18萬,老伴去世得早,沒拿到多少退休金,秦阿姨以前是開小超市的,她自己也沒有退休金。

獨生女結婚時,他們給了20萬嫁妝,所以手頭真沒有多少錢。

養娃3年,18萬花沒了,存款也幾乎被用光,秦阿姨又被女兒瘋狂嫌棄,她對自己的晚年十分迷茫,開始害怕被女兒趕出去,於是處處受委屈,不敢反抗。

她越是這樣,女兒越要趕她走。

第4年春節之後,秦阿姨提出去做保姆賺錢,希望女兒給她幾千塊生活費和路費。

女兒拒絕了,甚至連買菜的錢都不給她,夫妻倆就上班去了。

秦阿姨獨自在家哭泣,思前想後,只好拿著最後的這一百多塊錢出去找工作。她買了一張長途汽車票,但是車子開不到她老家,最後到達了離老家還很遠的一個小城。

她找到了家政中介,想要做住家保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是她幸運,能遇到現在的僱主老太太。

如今秦阿姨已經徹底明白,不能再搭理女兒和女婿了,他們人面獸心,只會盤剝她,根本不會給她養老,她不能再回去了。

她現在只後悔當初賣掉老家的房,不然還能有個家可以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為人父母者要懂得適時地離開子女

在父母眼裡,子女永遠是那麼可愛,畢竟他們是自己親生的,怎麼樣都不會嫌棄。

可是子女的人生,卻是不斷延伸的,父母在他們眼裡早晚是會落後於時代的,甚至會變成他們的負擔,

有的子女足夠聰明,在30歲左右差不多看透了人世間的種種,明白了父母的苦心,知道做人為什麼要好好孝敬父母,但有的人活一輩子都只在乎那點蠅頭小利。

父母的閱歷,始終在子女之上。

所以父母與子女的對話,總是不平等的,也是信息不對稱的。

更糟糕的是有些子女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變了,或是沾染上惡習,或者是被壞朋友帶壞了三觀,把父母當成盤剝的對象。

對於這種子女,做父母的還是儘量遠離得好。

但是父母偏偏最難捨棄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惡貫滿盈,父母還是捨不得。

這時候,父母不妨換一種思維——此時讓你離開子女,並不是要求你永遠放棄他、不再和他來往,彼此遠離是一種冷靜的方式。

這就要說到父母的遠離有什麼意義:逼迫子女獨立、進行價值觀教導。

很多子女在30歲之前,開始因為現實壓力而琢磨邪門歪道、開始盤剝父母和親戚,往往是因為他們自負,以及對社會和人性的一知半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從大學畢業,有了幾年工作經歷,手頭有了錢,就覺得自己懂得很多,能力很強。

所以很多荒唐的錯誤,也就最容易在此刻發生。

父母遠離子女,不僅對子女好,對自己也好——撤掉了對子女的兜底和保護,逼迫他們重新低下頭謙虛起來,變得更加務實一些。

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了,父母不可能一直為子女保駕護航。

有時候,遠離、不給予保護,是一種更好的教育手段。

我是無筆,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情感問題,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 。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楓葉飛 • 139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9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宗先紀 • 6K次觀看
武巧輝 • 6K次觀看
武巧輝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6K次觀看
宗先紀 • 4K次觀看
宗先紀 • 6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宗先紀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高宏浩 • 2K次觀看
高宏浩 • 3K次觀看
高宏浩 • 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