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我終於離婚了,討厭了我半輩子的婆婆哭求我留下:別丟下我

2023-12-02     楓葉飛     反饋

01

55歲的文秋(化名)對丈夫說出離婚時,他們就坐在客廳,婆婆正在臥室里擺弄她的老人機,聽見兒媳這麼說,她立馬沖了出來。

丈夫李晉明(化名)低著頭沉默不語,婆婆反而一把抓住她的手,親昵地說:「可不能離!你別丟下我,你還得伺候我呢!」

文秋嫌噁心,一把甩開。

婆婆急了,大吼大叫起來:「糊塗媳婦,你都50多了,都退休了,離婚做啥?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

文秋忍了20多年,對丈夫的絕望和對婆婆的厭惡積累了20多年,她真的忍夠了,此時所有的負面情緒都爆發出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這輩子都沒有發出過這麼大的聲音,她跳起來,掀翻了茶几,把沙發墊扔得到處都是。

她像是一頭野獸,發狂地大吼大叫!

但是她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她心跳過速,55歲的身體經不住這麼折騰,幾分鐘後疲憊地停了下來。

文秋的頭髮亂了,她坐在地上,精疲力竭地喘氣。

身邊的東西被砸壞了很多,客廳里一片狼藉。婆婆早就躲在了臥室門後,探出頭看她;丈夫也早就站起來,躲得遠遠地,幾乎貼在了牆上。

文秋眼裡有淚水,心臟很難受,喘著粗氣說:「離婚,必須離婚。」

一個月後,文秋和李晉明離婚了。

拿到離婚證之後文秋立即拍照發給了兒子,她像是要報復所有人一樣,也不放過兒子,她給兒子發了一句話:「你再也管不了我了,以後,你只用給我養老錢,你不要我這個媽都行。」

半個小時後,兒子回復了一句:「媽,對不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秋徹底放鬆下來,這麼多年了,她總算卸下了重擔,拋下了痛苦。

其實,文秋的故事並不複雜,她嫁給了一個愚孝的丈夫,沒什麼大毛病,但也沒什麼出息,一見到他母親就唯唯諾諾,這一點也足夠「致命」。

他們本沒有和老人住在一起,孩子出生幾年後,公公去世了,婆婆就搬來了。

在家裡,婆婆說什麼就是什麼,李晉明活像個僕人而不是兒子,似乎沒有資格反駁母親任何一句話。

可以想像,他的母親又是怎樣囂張跋扈的人。

或許,婆婆這輩子能在兒子和兒媳面前耀武揚威,就是她唯一的「權力」。

文秋壓力很大,幹什麼都要挨罵,已經到了什麼都不想干,看見什麼都煩的地步。她和丈夫吵過幾次,跟婆婆也打過架,多少次想離婚,卻被兒子抱住了大腿。

文秋還記得,當時兒子抱著她的腿,哭著求她別離婚的樣子。

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甚至是到工作後,兒子每一次都阻止她離婚,當然態度也從哭著哀求變成了不耐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秋可以不在乎任何人,但是唯獨放不下兒子。

直到她55歲退休,恍然之間發覺,自己似乎也離生老病死的「全劇終」不遠了。

想到這裡,她突然覺得不要這個兒子也沒什麼不好,因為她受了20多年的委屈,兒子明明看在眼裡還不讓她離婚。

她開始疑惑:兒子真的愛媽媽嗎?

頓悟之後,就是徹底地醒悟,以前她害怕的此時都變成了不堪一擊的東西。

於是,當她說出離婚後,婆婆因為身體不好想讓她伺候,裝出的一副親昵討好的樣子,文秋突然又發現原來婆婆現在處於下風,開始求著自己了,那一刻,她「瘋」了。

她一輩子謹慎忍耐,從來沒有過如此的「浪費」。她砸壞了很多東西,向看不順眼的丈夫和婆婆大吼大叫,她覺得,其實20年前她就該這麼凶了。

離婚這事,她沒有通知兒子,李晉明可能覺得丟人也沒說。

她通知兒子之後,兒子也沒怎樣。

文秋更覺得自己以前的忍耐十分可笑了,原來,別人再怎麼威脅、哀求,卻也不能拿自己怎麼樣,原來,離婚這麼簡單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弱者的爆發,源於情緒的積累和反芻效應

在婚姻中善解人意的那個人,往往是最容易受委屈的人。

而且,這份善解人意的善良會讓這個人變得越來越「好欺負」,最後甚至變成弱者。

用一個通俗點的說法,就是他變成了整個家裡「食物鏈最低端」的人。

這個人往往是沉默而內斂的,比如總是沉默著吃剩菜的父親,和總是被嫌棄之後默默做家務的母親,又或者是那個被罵多了一聲不吭躲在屋子裡戴耳機聽歌的孩子。

在情緒這方面,外向表達型的人很容易給他人造成壓力,而且他們總以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很正常,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在作惡。

情感敏銳、理解能力強的人,正因為太過善解人意,太會共情他人、換位思考理解別人,不願意讓別人不開心,於是就不斷地接收到負能量,壓力倍增,變得鬱鬱寡歡。

而且,因為這些人思考能力比較強,他們會獨自反覆思考這些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就叫「反芻」,在一遍遍復盤事件的過程中,負面情緒會成倍積累。

他們會從一件小事中思考出更多的細節,要麼就是證實家人不愛自己,要麼就像文秋這樣,不斷地說服自己必須留下,然後她就會逼自己忍耐。

這些負面情緒不斷積累,一直等到某一個事件發生,觸及到他那根神經,徹底爆發。

用老話說,就是「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現實中,不少人因為長時間委屈自己,最後爆發時變得很「瘋狂」,甚至因此釀成慘案,這就說明這種壞情緒反芻是不健康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方面這種反芻可能會讓心思特別敏感的人誤解別人,釀成悲劇,另一方面,這樣也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很多人會因此患上抑鬱症。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生活其實不用特別謹慎、緊繃著神經。

在必要時尊重他人,不必要時可以自私一點,讓自己放鬆一些,很多事不要往心裡去,不然就容易走入反芻壞情緒的循環里出不來。

我是無筆,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情感問題,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楓葉飛 • 139K次觀看
楓葉飛 • 5K次觀看
楓葉飛 • 9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宗先紀 • 6K次觀看
武巧輝 • 6K次觀看
武巧輝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6K次觀看
宗先紀 • 4K次觀看
宗先紀 • 6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楓葉飛 • 4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2K次觀看
宗先紀 • 2K次觀看
楓葉飛 • 3K次觀看
高宏浩 • 2K次觀看
高宏浩 • 3K次觀看
高宏浩 • 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