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鬆弛感的孩子?

2023-12-01     玉兒     反饋

「鬆弛感」一詞火了,什麼是鬆弛感,是一種時刻保持輕鬆自在的狀態。即使事情看起來有些著急,仍然按著自己設定的計劃進行,不被別人的節奏帶偏,情緒穩定,沒有所謂的精神內耗。

孩子處世淡然,不是無欲無求,而是在積極上進的同時,對不期而遇的問題能夠態然處之,活得通透明白。

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很自然,即使父母有時反對自己的想法,也能理解,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讓父母較少擔心。

鬆弛感的孩子說話有條理,做事有章法,讓人看著心裡有數;和人相處和諧,如沐春風,不給人壓力感,不糾結於別人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不揣測,不臆想,做好自己就行了。

1、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和同學鬧點兒小矛盾,被老師批評等等,父母知道後,告訴孩子今年正確的做法,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有的父母一聽孩子犯了錯誤,甚至被叫家長,覺得丟了面子,先把孩子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頓,讓孩子膽戰心驚,非常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不足,孩子做事情放不開,畏手畏腳,膽小怕事,怕做錯事擔責任,缺乏創新精神,人際關係緊張,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

面對孩子犯的小錯誤,家庭採取用愛擁抱的態度,孩子有底氣,能夠直面困難,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會比較真誠灑脫,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贏得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2、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

孩子7歲前,父母是孩子的「保姆」,照顧好學習生活起居等等,孩子長大一些,父母是孩子的導師,做好孩子的人生規劃,少走彎路。

父母能夠幫助到孩子,和孩子有共同語言,共同愛好,共同學習,讓孩子佩服你,才能夠認同你所說的話

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是不拘束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的孩子害怕父母批評,互相不溝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也無法幫助到孩子。

孩子在父母面前輕鬆自然,家庭氣氛和諧,孩子性格淡定從容,心理不緊張,有靜氣,讓性情有些急躁的人也能安靜下來,好好說話。

3、有情緒要說出來

情緒穩定不是壓抑自己不做忍者,慣壞了別人,傷害了自己。有不滿,有情緒要說出來,不然只會讓自己很受傷,產生抑鬱。

有效良好的溝通很重要,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把事情說清楚,找到解決的方法。

父母說出對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改正哪些問題,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導,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管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同樣,告訴孩子對自己有什麼要求,如果不開心也要說出來,沒有完美的家長和孩子,都在朝著好的方向努力,掩蓋問題,不能正視問題只會變得更糟。

寫在最後

鬆弛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著孩子的幸福度,不急不躁,內心強大,善於從不良情緒中擺脫,找尋快樂。

父母對孩子沒有強烈的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給孩子堅定安全的家庭後盾,孩子有愛的底氣,活得通透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