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照片再查看照片構圖、主體、曝光等情況,是攝影人最基本的習慣,從而判斷照片是否滿足拍攝需要,其中大多數是依靠肉眼來判斷的。肉眼判斷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曝光直方圖就被用來判斷照片的曝光情況,從而指導拍攝者調整曝光參數來實現正確曝光。

曝光直方圖,是根據照片中的亮暗分布情況,來判斷照片的曝光情況,從而指導拍攝者調整曝光參數,實現正確曝光的輔助功能。
如下圖所示,這是曝光直方圖的示意圖,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結構:

曝光直方圖有橫坐標和縱坐標。橫坐標指的是照片的亮度值,最左側是全黑(亮度值最低),最右側是全白(亮度值最高),從最左側到最右側的亮度變化是逐漸變亮。縱坐標指的是該亮度值的像素數量。照片中的不同亮度值對應的像素數量就組合成了曝光直方圖。
了解了曝光直方圖是以照片中的不同亮度的像素分布來判斷照片的曝光情況,我們來看一下曝光直方圖具體要怎麼用,來看下圖。

1、曝光過度
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集中在右側,甚至緊靠最右側,說明照片的亮度偏亮,而且很多區域出現「死白」現象,對於亮部細節丟失嚴重,不利於後期處理。所以需要拍攝者降低曝光量,比如縮小光圈、提高快門速度、降低ISO等操作。

當然,當拍攝畫面中大面積是亮部區域的高調照片時,比如下圖中的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是集中在右側的,這個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像這種拍攝畫面中大面積是亮部區域的照片,我們要注意「寧欠勿過」,避免亮部區域的細節丟失,像下圖的像素分布雖然集中在右側,但是並沒有緊靠最右側。

2、曝光正常
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集中在中間亮度范圍內,而且從左到右都有分布,說明照片的曝光相對準確,保留了較多的明暗部細節,有利於後期處理。一般需要避免照片出現「死黑」或「死白」的問題,就算前期照片不夠漂亮,也可以在後期優化處理。

如果照片的像素分布過於集中在中間,左右兩端都比較少的像素分布,而且直方圖的變化波動較小,這樣的曝光情況雖然合理,但照片的對比度過低,顯得中灰平庸,必須經過後期的加工優化。

像下面這樣照片雖然左右的像素分布較少,但是直方圖的變化波動很大,照片也就更加鮮明,有對比度。

下面這樣圖片也是一樣,曝光直方圖的變化波動明顯,又不會緊靠左右兩側,是比較合理的曝光正常的照片。

3、曝光不足
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集中在左側,甚至緊靠最左側,說明照片的亮度偏暗,而且還出現了「死黑」問題,暗部細節丟失,不利於後期處理。所以需要拍攝者增加曝光量。比如開大光圈、減慢快門速度、提高ISO等。

像上圖紅框裡的區域,基本上出現了「死黑」問題,後期優化也很難挽救暗部的細節,需要拍攝者增加曝光量重新拍攝。當然,我們在拍攝畫面中有大面積暗部的照片時,比如夜晚拍攝,要盡量做到「向右曝光」,從而保留下更多的暗部細節。

關於曝光直方圖,我們需要搞懂以下幾點:
①曝光直方圖是判斷曝光情況的輔助功能,不能直接干預曝光,為拍攝者提供參考;
②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集中在左側或緊靠最左側,說明欠曝,需要增加曝光量;集中在右側或緊靠最右側,說明過曝,需要降低曝光量;集中在中間,從左到右都有分布,說明曝光相對準確。

③拍攝大面積亮部區域的高調照片,做到「寧欠勿過」,保留亮部細節;拍攝大面積暗部區域的暗調照片,做到「向右曝光」,保留暗部細節。
④曝光直方圖除了判斷曝光,也是讓拍攝者盡量保留更多的明暗部細節,從而為後期做準備,正常情況下避免「死黑」「死白」,一般問題不大。

關注粉絲團「瘋攝」,給你最棒的攝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