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大自然的孩子,正在生病……

2019-01-28     逄艷姬     反饋

說到我們的小時候

很多人都是在大自然里

「野生放養」著長大的...

那個時候沒有手機、沒有ipad、也不接觸電腦和網絡。那些可以折成小兔子的狗尾巴草,吹起來能飛很遠的蒲公英,會粘衣服的調皮蒼耳…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樂園。

而現在,我們成了爸媽,我們的孩子卻很少有這樣的經歷。但是面對大自然,很多父母多了猶豫:

「在外面萬一磕著碰著,得不償失!」

「我家孩子身體弱,抵抗力差,出去容易生病...」

「小孩子出去也玩不了什麼,還經常弄的一身髒...麻煩!」

孩子們就這樣離自然越來越遠…

高樓林立的城市,挺拔的水泥森林,堅硬的柏油馬路,相似的沿途風景,隔絕了我們兒時的記憶,也隔絕了孩子和自然的接觸。

患「自然缺失症」的孩子

現在城市裡的孩子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間總是太少。即使到了假期,很多爸媽也是讓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或是帶著孩子到處跑到處飛,去別的城市見識世面。

「自然缺失症」已經成為城市孩子普遍患有的一種「病」。

這是美國作家理察·洛夫提出的一種現象:兒童如果沒有與自然的接觸,沒有在自然中學習、探索、體驗的經歷,孩子的感覺和知覺都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在道德、審美、情感、智力成長中有所缺失。

「曾經我朋友的孩子被問及他最喜歡玩耍的地方時,他說:『我喜歡在家裡玩,因為家裡有插座。』我認為沒有比這個更應該引起父母的警覺了。」

但孩子是真的喜歡這樣嗎?孫儷作為明星媽媽的代表,就曾經回憶:「等等兩歲的時候,我們帶他去泰國,他跟大象玩了一個下午,到現在他最愛的動物都是大象。」

所以,就像洛夫說的,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的接觸。

不去觀世界 哪來世界觀

所謂世界觀,不去觀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

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事物並不是在書本、超市看看就夠了的,孩子需要親身觸摸、感受,他才知道,我們是怎樣與大自然共存的。

前陣子,李亞鵬和李嫣上了熱搜,原因是李亞鵬發表了一則帶孩子們回鄉下過暑假的微博,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點贊和追捧。

有網友說,最欣賞這種教育方式,物質上的奢侈不如精神上的強大,每年的返璞歸真之旅會讓孩子的成長收益無窮。

並不止有電視、遊戲、輔導班,還有比這些更能促進孩子成長的東西,那就是多彩多樣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