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正是采藥季,20餘種草藥各有大作用!
原創 胡博士說中醫 2017-10-23 17:28:17
作者:吳燕
秋天是採挖中草藥的最好季節,10月15日有幸隨胡老師科普團隊上帽峰山認藥采藥,雖然朋友圈都是台風要來了的節奏,秋風夾帶著大雨,但並不影響團隊的興致,跟隨腳步,一路都是中草藥,先由資深藥師給我們講解藥性藥效,胡老師再給我們補充藥物的妙用和有趣的中藥典故,收獲頗豐。
1、秋葵
長相酷似辣椒,又稱洋辣椒,有極高的經濟用途和食用價值,又被稱植物「偉哥」,補腎壯陽, 還可治療咽喉腫痛、小便淋澀、預防糖尿病、保護胃黏膜。
2、絲瓜絡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奧絲瓜成熟果實的維管束,性涼,味甘,入肺、胃、肝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主治胸脅脹痛,風濕痺痛,筋脈拘攣,女子,乳汁不通,痰熱咳嗽,熱毒癰腫,痔漏,水腫,小便不利,便血,崩漏。
3、天綠香
又名甜綠香、減肥菜,為野生常綠灌木三瓣頭圓、緊邊、半硬捧心,分窠,如意舌,肩平,花葶挺拔且長,惟花色不淨綠。苞葉紫色,葉半垂、尖銳,葉質較厚,腳殼低,具有防癌健身、清熱解毒、降壓降脂、去膩醒酒、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的功效。
4、桑樹
落葉喬木,桑葉呈卵形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基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桑葉疏風散熱、桑枝祛風通絡、桑葚子補肝腎,桑白皮瀉肺平喘。藥用認為霜後采者質佳。
5、土人參
蘚生馬先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藥用,味苦,性涼。斂毒,生肌,清胃熱。主治:治肉食中毒、培根木保病。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6、檸檬
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枝少刺或近於無刺,嫩葉及花芽暗紫紅色,葉片厚紙質,卵形或橢圓,檸檬含有豐富的檸檬酸和維生素C,能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用於支氣管炎,百日咳,食欲不振,維生素缺乏,中暑煩渴等症狀,它是"壞血病"的剋星。
7、紫蘇
具有特異的芳香,葉片多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腺鱗,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氣和中,安胎,解魚蟹毒。
8、香椿
是多年生的落葉喬木,樹木可高達10多米。葉互生,為偶數羽狀復葉,性涼,味苦平;入肺、胃、大腸經。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主治瘡瘍,脫發,目赤,肺熱咳嗽等。
9、羅勒
為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羅勒,又名九層塔,以全草入藥。性溫味辛。有疏風行氣,化濕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於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脘痛、洩瀉、、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皮膚濕瘡、癮疹痛癢等症的治療。
10、鮮竹瀝
化痰止咳 淡竹葉:清心除煩、生津、利尿通淋
11、當歸苗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不調,,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痺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12、益母草
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夏季開花。生用或熬膏用。在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採摘,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消水,治療,,胞衣不下,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
13、土田七
是姜科土田七屬的植物,藥用部位塊根,辛微苦,溫;散瘀消腫,活血止血,行氣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外傷出血,吐血,衄血,過多,蛇蟲咬傷,牙齒出血。
14、田螺
甘咸,寒;清熱利水、除濕解毒。用於熱結小便不通、黃疸、腳氣、水腫、消渴、痔瘡、便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
15、馬齒莧
又名五行草,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主治痢疾,腸炎,腎炎,,便血,乳炎等。
16、水線草
又名傘房花耳草,性狀特徵一年生草本,莖及枝四稜柱形,分枝多,直立或蔓生。葉對生,近無柄,膜質,線形,兩面略粗糙,中脈在葉面下陷,生於溝邊草叢,河邊,開闊地,林緣草甸,路邊,山坡,田邊,田邊路旁。性寒味苦、,入肺、大腸二經。可以清熱解毒。治瘧疾,腸癰,腫毒,燙傷。
17、珍珠草
也稱葉下珠,形似含羞草,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的乾燥全草。莖帶紫紅色,有縱棱。葉互生,作復瓦狀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狀復葉,葉片矩圓形,全綠,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幾無葉柄。夏秋沿莖葉下面開白色小花,無花柄。花後結扁圓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於假復葉下面。性涼、味甘苦,入肝、肺經,具平肝清熱、利水解毒、滲濕、明目的功效。主治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火眼目翳等,外用還可治療口瘡頭瘡、牙痛等。
18、車前草
多年生草本,連花莖高達50釐米,葉全部根生,葉片平滑,廣卵形,邊緣波狀,間有不明顯鈍齒,主脈五條,根莖短縮肥厚,密生須狀根。具有止瀉、利尿、祛痰、鎮咳、平喘等作用。
19、貓爪草
為毛莨科植物小毛莨的塊根,因其塊根肉質,數個簇生,近紡鎚形,外皮黃褐色,形似貓爪而得名。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主治: 瘰癧痰核,疔瘡,蟲蛇咬傷,偏頭痛,瘧疾,牙痛。肺結核,淋巴結結核,淋巴結炎,咽喉炎。
20、魚腥草
又名「折耳根」,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後呈心形,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麵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搓碎有濃濃的魚腥味。味辛,性微寒;歸肺、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排膿消癰,利尿消腫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熱喘咳,肺癰吐膿,喉蛾,熱痢,瘧疾,水腫,癰腫瘡毒,熱淋,濕疹,等。
21、艾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全草入藥,、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