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越乾淨越健康?兒科醫生:這5處地方不要洗得太乾淨,否則容易發炎生病

2019-01-04     匡彪堂     反饋

有些父母特別愛乾淨,看到孩子身上有些「髒」到地方,老想擦乾淨,尤其是新生兒。事實上,新生兒需要重點呵護,尤其是幾個看似髒,但相當脆弱到部位,更不能輕易擦拭,否則容易發炎生病。寶寶身體這5個部位,越髒越健康!媽媽千萬別去清洗。

1、耳朵

有很多媽媽看不慣寶寶耳朵裡面有耳屎,特別想幫寶寶挖出來。但是挖耳屎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確實很容易出意外,挺危險的,因為孩子又不像大人那樣說不動就不動,又或者被人撞到,萬一弄破耳膜,後果可想而知。另外,寶寶耳道窄、皮膚免疫力脆弱,頻繁給他掏耳屎,還有可能會引起外耳道炎。

耳屎是耳朵的分泌物,能起到保護耳朵的作用,可以阻隔水、微生物、小蟲子等進入耳朵內。一般情況下,如果耳屎太多了,耳朵會自己排出去,特別是油性耳屎,多了直接就流出來了,只需要把流出來的部分用棉簽輕輕亂走即可。

2、肚臍——

寶寶出生時臍帶會被剪斷,這個時候小肚臍是一個開放的狀態,爸媽一看又雙叒叕慌了:咋整?

醫生會在隨後給寶寶臍帶處夾上一個夾子,以免傷口暴露在外引起感染,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滿1天取下來。

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媽媽們別看到寶寶臍帶處有點髒,就忍不住了,在醫生沒有把夾子取下來之前,不要擅自去動。

「取下來之後可以動了吧?」

也還沒,在寶寶臍帶沒有完全脫落之前,都不要去碰。就算夾子取了,還是會持續幾天腫脹,然後臍帶才會慢慢失去水分變得枯萎,差不多要半個月以上才能完全脫落。

爸媽不光在給寶寶穿紙尿褲時要注意,不要覆蓋住肚臍上側,更不能在寶寶肚臍沒完全長好之前沾水。

也就是說,在寶寶臍帶脫落之前,給寶寶洗澡要用擦浴的方式,還要小心避開寶寶肚臍的位置。

一時的髒、滲出液體或偶爾流血,媽媽們就忍忍吧,安全第一,實在污垢多,可以參考處理囟門結痂的辦法。

這裡的重點是:不要沾水,不要手欠去摳,但可以用碘伏給臍帶消毒的。

3、鼻子——

一般來說,寶寶有點兒鼻涕鼻屎的,正常,沒必要刻意去清理。相反,寶寶們鼻腔短、鼻粘膜嬌嫩、也沒有鼻毛保護,很多時候鼻屎鼻涕反而是道天然保護屏障。

再說了,大部分鼻屎都會隨著寶寶的呼吸和動來動去自行脫落。如果媽媽看著鼻屎鼻涕不爽,經常去挖去清潔的話,鼻粘膜反而會受到刺激,更容易流鼻涕和發癢,鼻屎也更多。

要是再來個方法不對,還可能會讓鼻黏膜受傷甚至出血,然後寶寶們又很會看樣學樣,以後也會自己去挖鼻子……還有完沒完了?

如果寶寶的鼻屎多到影響睡覺、吃奶了,才需要處理一下。

媽媽可以讓寶寶躺著,先用生理鹽水噴或滴來軟化鼻屎,最後再用棉簽或擰成條的紙巾慢慢把軟化的鼻屎旋出來;也可以用吸鼻器來清潔。

這裡的重點是:鼻子清潔僅限於鼻孔附近,不能太深入,只處理肉眼可見的鼻屎或鼻涕。

4、囟門——

如果說新生兒是嫩豆腐一塊,嫩到有的爸爸甚至都不太敢抱,囟門就是嫩豆腐中的VIP,更要小心翼翼去呵護。

囟門就是新生兒頭上2個柔軟的區域,分為前囟和後囟。為啥會有這玩意兒?這是未成熟的顱骨為繼續生長預留的空間呢。

前囟門是新生兒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形成的菱形柔軟部位,被一層腦膜覆蓋著,外面還有頭皮、皮下組織這些「安保配置」。一般在寶寶出生時就有1.5-2釐米,出生後還會隨頭圍增大而變大,6個月後逐漸骨化開始變小,12~18個月齡閉合,最遲不超過2歲。

後囟呢,就是兩塊頂骨和枕骨形成的間隙,呈三角形,一般在出生後不久、最遲不超過4個月閉合。

這裡可以看出來,寶寶囟門的大小以及閉合時間,很重要吧?很多時候醫生可以通過檢查囟門的情況,及時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

「我知道重要啊,可結了黃色一層厚厚的結痂,髒兮兮的,還有異味,真是不能忍!」

就知道有潔癖的媽媽會看不下去,這層結痂可以洗,但溫水清洗就行,別直接洗面乳或沐浴液上。

清水洗不掉哎?

洗不掉也別用力去搓去摳,可以塗點橄欖油軟化一下,然後用乾淨的棉簽按頭髮生長的方向輕輕擦掉。

這裡的重點是:不要去摳去扒去抓去搓去鏟!這樣很容易弄破寶寶的頭皮,威脅到囟門的健康。

5、寶寶私處

一些媽媽在寶寶每次大小便後,都給寶寶洗屁屁,太過乾淨衛生,弄的小屁屁通紅。尤其是女寶寶,私處會有一些分泌物,可以起到一定保護作用。洗的太過勤快,每次都把分泌物洗的太乾淨,會使寶寶皮膚乾燥,傷害寶寶嬌嫩的皮膚。

媽媽用溫水清洗一下即可,用柔軟的毛巾擦乾,同時還要注意動作要輕柔,不要用力揉搓,順序從上到下,不要來回搓洗。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