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讓唐梅的心裡溫暖了不少,就在她感激地對父親和二哥道謝時,一旁的母親開了口,只不過,她並不是支持留下唐梅,而是讓她再另找地方。
「離了婚的女人呆在娘家算啥?還帶著別人的孩子,這不凈是讓人在背後嚼舌頭嗎!人家還以為是我們做啥對不起人的事兒了!這家裡總歸還有她倆哥呢,不能讓她壞了哥哥們的風水,有能耐離婚,咋沒能耐想好後路呢?去外面租個房子吧!」
「媽,我不信什麼風水,妹妹也是不得已,就別……」二哥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大哥上前打斷,「你懂啥!這些習俗聽老娘的總沒錯!她主意那麼多,就讓她自己去想辦法!」
看著家裡人因為自己而爭來爭去,唐梅心裡五味雜陳,她不願再做無謂的「掙扎」,於是拉著行李、帶著五歲的兒子,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娘家。
誰知,剛走出大門口沒多遠,二哥追了上來,他硬是塞了一個小包裹(裡面有4152塊錢),拍了拍唐梅的手,說了句「別和媽、大哥計較,他們也是一時想不開,以後難了就給二哥打電話!」

又恨又愛,是她對原生家庭唯一的感受
「我二哥是家裡唯一讓我牽掛的人!我難的那幾年,他背著父母和二嫂給我匯過好多次錢,當然,這些年,我條件好了後,都加倍還給了他。」唐梅笑著說,能看得出來,提起二哥,她是發自內心地開心。
帶著兒子在外漂的那幾年,日子過得非常艱辛,為了多賺點錢,唐梅幾乎髒活累活都嘗試過,從擺攤、發傳單,到工地、飯店、超市,直到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她曾打工的一個飯店的老闆娘,把她介紹給了自己做電商的妹妹,她的苦日子才算是到了頭兒。
因為幹活兒細緻、又快,頭腦也靈活,再加上還愛學習、琢磨,唐梅逐漸做出了點成績,雖然她的工作越來越忙,但經濟條件慢慢好了起來。
聽說她在外混出了點「名堂」後,從不主動聯繫她的母親,開始時不時打了電話,不僅如此,偶爾過節,母親還會讓她多抽出時間回家看一看。
最初,對於母親的「熱情」,唐梅沒有太大的反應,難的時候沒有親情的支撐,如今熬過了那段苦日子,她自然就不再對親情有任何的期待,只是,儘管她冷漠、抗拒,但在母親一次次「我老了、身體也不行了,生你養你那麼大,都不值得你回來看一看嗎」的懇求下,她還是沒能狠下心。
可能也是想到她心會軟,這之後,母親和大哥不是輪流勸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外面住,也沒有個伴兒,太不安全,不如把媽接過去,還能幫你做個飯、接送一下孩子」,就是叮囑她,是爹媽辛苦養大的孩子,到了爹媽老的時候,也該盡點孝心了。
特別是自從父親過世後,母親想跟著她養老的心思是越來越明顯了:稱病、裝作身體不舒服,大病小病都非要往醫院裡闖,動不動就打著休養身體的名義想去她家,只不過,每一次,都是被唐梅用錢打發了。
這也是為什麼大哥會怒氣沖沖地指責她,但凡老母親有需要時,從來都見不到她。
「我是真的恨母親和大哥太自私,可是又下不來那個狠心一點都不管!他們還說我對這一家人那麼冷淡,以前他們怎麼沒想過,都是一家人,別對我那麼無情呢?反正以後,錢我會按照一定的標準給老母親,算是贍養她,但是其他的,我無能為力!就算被罵不孝、白眼狼,我也不會妥協。我真是忘不了離婚後回娘家被趕出門的那一刻,這麼多年每每想起那一幕,總感覺自己在娘家媽眼裡,好像連狗都不如。」唐梅噙著眼淚,一臉悲傷。

03
不知大家是什麼感受,反正我在傾聽的過程中,一度哽咽。
有對唐梅的同情,也有對唐梅老母親的氣憤。
實話講,在我接觸的案例中,因為離婚被娘家父母「拒之門外」的女人也有,但是大多是在過年時,說是「離婚的女人不能回家過年」,像唐梅這樣,在平常的日子裡都能因為自己離婚而被母親嫌棄,我真的是說不出的難過。
不知為什麼,雖然現在人的思想在進步,但是有些地方,有些父母還是會認為離了婚的女兒會給娘家人「蒙羞」,哪怕這個女兒一直都孝順、聽話,可只要她離了婚,曾經所做的一切在父母那裡全都被抹去了。
而這些,僅僅是因為這個女人她的娘家還有兄弟。
很多人說這是「重男輕女」,為了兒子的利益,女兒就該做出「讓步」。我不理解這所謂的「重男輕女」,但是既然兒子重要,一切都能優先為兒子考慮,為什麼到了需要給父母盡孝的時候,不優先讓兒子出錢出力,反而想到了那個不被娘家「認可」的女兒?被重視的兒子可以忽略「父母辛辛苦苦養大我們,我們要盡點孝心」,為什麼到了被輕視的女兒這裡,一旦做得不如意,或者沒能按照父母、兄弟的要求去盡孝,就變成了「父母辛辛苦苦養大你,你卻無動於衷,真是白眼狼」的責備?
真的,有些父母和兄弟是很雙標的。
有好處的時候,女兒是外人,要「靠邊站」,甚至還不能損害娘家人的「利益」;可一旦需要出力了,女兒就是一家人,就該顧及父母的養育之恩、兄弟之情,要好好「表現」。
這,真的是親情嗎?
如果一份親情,沒有它應有的溫馨、暖心,反而展現的是肆無忌憚地索取、或傷害,那麼,這樣的親情,真的不值得維繫、或者是付出。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有這樣一句話:「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而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願,父母和子女都能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