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找到保姆之前,我們會輪流請假在家帶孩子,他有他的工作,我也有我的事業,我們倆工資也差不多,沒必要非讓一個人全力承擔,畢竟孩子是我們兩個人的,就該我們兩個一起出力。我其實還挺感謝他的,是他讓我意識到他把我媽的付出全都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了。只有讓他親自體會到帶孩子的苦和累,他才不會覺得我媽這一年半的幫忙是輕鬆的,作為子女,如果不能體諒長輩、尊重長輩,那也配不上長輩對我們的好!以後就算是婆婆願意過來幫忙,我也會這麼和他說!」
其實,生活中,夫妻因為照顧雙方父母以及孩子而發生爭執,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有太多的人,對自己的父母盡孝時,非要拉著伴侶一起孝順,可一旦對伴侶的父母,ta們卻是冷眼旁觀、能當作看不見就當沒看見。
很多人總說,誰的父母誰孝順,伴侶並沒有義務,畢竟你的父母沒把人家養大。
這樣說的確是沒錯,因為每個子女都對自己的父母負有主要的責任,但如果你對伴侶的父母不尊重、不上心,那麼,就不要再去要求伴侶要對你的父母體貼、孝順。

再一個,關於老人幫帶孩子,很多人總是認為「岳母是在幫女兒,婆婆是在幫兒子」,和女婿、兒媳無關。
不可否認,作為父母,肯定是最心疼自己的孩子,幫得最多的也是自己的孩子,但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因為有了她們的幫助,小夫妻才有更多精力去拼事業。
岳母是幫她自己的女兒,但她也間接幫了女婿,因為若是沒有她,要麼女兒、女婿有一人在家全職帶娃,要麼就得花錢找保姆,而不管是哪一種,對女兒、女婿的家庭來說,都會無形中增大了經濟上的壓力。
同樣,婆婆雖然是幫自己的兒子,但也間接幫了兒媳。
作為夫妻,最是要互相理解、扶持,遇到難處時,不管是哪一方的父母願意伸手幫忙,其實小夫妻最是應該感恩、尊重,而不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心疼,對伴侶的父母卻肆意使喚。
就像莉莉的丈夫,如果沒有岳母的幫忙,他絕不可能過得像現在這樣輕鬆,看在這個的份上,岳母生病住院,他也應該有最基本的表示:哪怕是一句關心、一個探望,這些足以讓岳母、莉莉感覺到溫暖。
當然,對於有婆婆幫忙的兒媳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婆婆幫我們帶了孩子,那麼,在她有需要時,能表示的一定要有所表示,而不該像莉莉的丈夫那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享受到老人出錢出力、事無巨細的幫忙所帶來的「好處」,卻在老人有了需要時,總是想撇清自己和老人之間「沒關係、沒義務」,一點都不願意搭把手,這不是有分寸,而是無情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