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一位張姓老太太,她在年輕時就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收入也很穩定,年老退休後能拿到的退休工資十分讓人羨慕。
但她進入了慈州養老院後,卻再三提出自己不想過那種極其節儉的生活,覺得該花的錢應該花,畢竟年輕的時候吃過的苦太多了,老的時候想享享清福,大家應該對她有所理解才對。
可是作為慈州養老院的發起人,浦逸敏老人認為:如果張阿婆帶頭要在慈州養老院內過上奢靡的生活的話,很有可能會帶壞本有的清貧風氣。她倒覺得如果老人手中有錢,完全沒必要大把花錢,而是應該把錢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人一多,七嘴八舌,觀念不和這些問題就容易顯現出來。有一些老人也是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摩擦,而搬離了養老院。

六:當年的50多人最後都走了。
但浦逸敏老人身邊越來越多的老人離開了這里,也並不完全只是因為意見不合。 截止2017年,慈州養老院只剩下浦逸敏老人一人,這原因還必須得提到生離死別。
其實在最開始時,浦逸敏老人作為該活動的發起者,她就宣稱任何老人都可以加入這家養老院,但前提條件就是老人的身體情況必須得健康。
因為養老院的位置處於鄉下,交通不算很發達。如果申請者的健康都沒辦法保證,那老人突然發了急病,就一定會因為交通和信息不發達而耽誤了救治的時間。
這雖然保證了申請者在入住時的身體健康是合格的,但是誰能想到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各位老人的身體情況還是會慢慢變差。 於是有一些老人的家屬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其他老人幫忙勸勸自己的父母,趕緊搬離養老院到城裡住在孩子們的身邊,讓這些老人能夠接受更好的救治。

其中就有一位叫做徐鳳英的老婆婆,她表示自己很喜歡這種抱團養老的方式。因為有人陪她說話,還有人帶她到周邊散步旅遊,覺得這種生活方式要比自己待在兒女身邊更加愜意。
在徐鳳英老人的家中,兒女們都太忙了,沒有人能夠給她足夠的關愛,所以她表示自己就算是死也要留在慈州養老院裡。
但是徐鳳英老太太的身體並不好,她在一次下雨上廁所時還猛地滑了一跤,這就加重了她的病情。於是老人的孩子們怎麼也不能同意老太太繼續留在慈州養老院了,他們將老人接走後,慈州養老院的床鋪又空出來了一個。
直到2017年,葛龍村132號就只剩下了浦逸敏一人。這個當初活動的發起人,就連自己的老伴也因為病情加重而離開了人世。

七:處理好老屋是最後的願望。
如今的浦逸敏只是想考慮好養老院的處置問題,她覺得如果自己沒能夠把這所房子用好,那就交給其他人來發揮更大的價值。
於是她便聯系了上海嘉定區外港鎮黨委書記李雪...經過社會的多方面幫助,這所養老院會在上海市各界力量的幫助下繼續操辦下去,也會有大筆社會捐款來幫助老房屋進行整修,也會再加上一些養老新設備、比如說可以閱讀書籍的報刊亭,還有電腦室等等,工程預計是在2021年能完全竣工並投入使用。
但要知道在2017年時,這棟2層樓的養老小房根據市場價值預估,已經將近500萬元人民幣
但是浦逸敏老人表示房子能賣多少錢對她來講沒有任何意義,只要房子能夠幫助到更多人,那房子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截止2021年國家統計局曝光的數據來看,我國就已經處於輕度的老齡化階段了。 2021年5月17日,經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全部人口中60歲以上的公民人數,已經占到了18.7%。
而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進入老齡化的標準,就是某地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數量的比重要是超過了10%,那就是進入 老齡化社會。但是不超過20%,就是輕度老齡化。不超過30%,就是中度老齡化。可要是超過了30%,那就是重度老齡化階段。

可見,關於養老在當下看來的確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了。那麼關於人老之後,您想要過哪種養老生活,您又有怎樣的看法和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