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瓶水換來19萬索賠:適時的教育,才是真愛!

2019-01-28     逄艷姬     反饋

記得楊桃在1歲2個月大的時候,有一次突然大哭不止,表姐都哄不住,一屋子的大人急得團團轉。

其實只是因為表姐回家後把雨傘順手搭在鞋柜上,沒有放在之前特定的位置。直到表姐婆婆到家後換完鞋子把雨傘放回去後楊桃的哭聲戛然而止。

後來表姐和我說起這事,還是一臉的不可思議:天啦,我真沒想到那麼細微的事情楊桃都能注意到,還反應那麼大。

孩子的觀察力本來就很細微,並遠在成人之上。1~2歲的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家裡的物品都要有固定的擺放位置,甚至一家人吃飯時每個人都得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等等。

這一時期,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2~3歲的孩子,多予以正向引導,不強調「不」

到了2歲,孩子的自我本體意識高度發展,他迫切想感受自己的力量,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個獨立期和叛逆期。

同時,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物品的所有權等會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們要盡力去配合好他們。

這個時期,老母親們往往特別頭疼,怎麼一眨眼就從粉嫩嫩的小奶包變成蠻橫的小霸王了呢?

「不,我不」完全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必須由他們來按電梯,按門鈴,家裡來客人了必須他來開門,如果不是,客人,麻煩你先出去再進來一趟。家裡什麼東西都是他的,誰都不讓碰.......

每次班上的孩子入園晚了,家長們無一不向我訴苦水:

這個小魔王,早上出門太急我按的電梯,跟我鬧了一早上,買的早餐也不願意吃,後面非得折回去讓他再來一次....我們這個更恐怖,我就給他拆了下吸管啊,整個牛奶都給扔了,灑我一身......

若是能夠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可以避免諸如以上許多的世界大戰,也更有助於孩子規則的建立。

同時,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可以很明確地給他們制定規則了。

01

予以正向的引導,不強調「不」

比如我們會引導孩子:在教室裡面要慢慢地走路、輕輕地說話。而不是:不要在教室裡面奔跑,不要在教室裡面大聲說話。

首先,後者會讓孩子感覺到受壓制,其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一切都很好奇,越說不能做他偏要做,簡直是分分鐘氣死一眾老母親啊!

其實也還與孩子語言的發展有關,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的接收大都落在後半段上。你說「不要在教室里奔跑」,他聽到「奔跑」......

02

制定具體的規則,具體到行為細節上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理解能力畢竟有限,我們要把規則說清楚。

比如「不要亂放垃圾」是個很抽象的規則,而「果皮紙屑都要放垃圾桶里」就很容易理解和執行了。

3~6歲的孩子:給予溫柔而堅定的幫助

溫柔是和孩子有感情的連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理解,用愛和理解來贏得孩子的合作。

堅定就是一定要守住底線,不能輕易打破制定好的規則,同時也在底線地範圍內靈活變動,幫助孩子養成規則習慣。

美國的老師和父母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與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利用手勢和道具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有時候會讓孩子們手裡拿著一張畫有耳朵的圖片,孩子一看到圖片或者感覺手上的圖片就會知道:哦,我要認真聽。

關鍵時期給到孩子關鍵幫助,在人生最關鍵的頭六年里幫助孩子構建好內在的秩序感,發展好了規則意識,他們就能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成為一個真正有教養人,老母親們也可以少操很多心了。

育兒不易,我們一路同行

上一頁
2/2